汧陽。
此地亦屬鳳翔府,北與隴州接壤,漢武帝曾于此拒匈奴于隴山之外,絲綢之路由此過隴關通過西域。
七月流火,暫時駐扎在汧陽的士卒們正在清點糧草,為首的將領名叫武就,因西京不停地遣人來催促而有些焦頭爛額。
見武就如此,他麾下的主簿不免抱怨道:“要不是圣人以房琯為帥,讓節帥統兵,早就平叛收復二京了。”
“豈這么簡單?”武就擦了擦臉上的汗水,道:“我們的兵士都是來自安西,不畏寒,卻怕熱,如今是最熱的時候,不用我們當主力是對的。且朔方、安西都是強軍,不可厚此薄彼,故而以房相公為統帥。”
“考慮得是周全,可惜敗了哩。”
“慎言,如今是在京畿,不比安西。”武就訓叱道。
“可若不再安定下來,吐蕃軍都要打到隴州了。”
武就目光憂慮地轉頭向西北方向看了一眼,道:“節使自有分寸,不需你操心。”
自安祿山叛亂以來,吐蕃一直在試探性地侵占大唐的疆域。先是,哥舒翰所收復的黃河九曲、青海湖等地相繼歸了吐蕃,前陣子蕃軍又過了臨洮,離隴州已經不遠了。
封常清認為,等到了秋日豐收之際,吐蕃很可能大舉進犯隴右,對隴關進行試探,可朝廷正忙著收復二京,根本無暇顧及此事。最后,李泌以安西士兵不耐炎熱為由,勸圣人讓封常清駐守隴關,但也抽調了一部分兵力交由房琯,結果在渭水大敗。
武就心中是有些不滿的,他這些年飽受戍邊之苦。這次平叛卻讓他感受到,他們拼死拼活開疆擴土,關中權貴像是根本就不在乎。
正在此時,有士卒從城頭上跑來,稟道:“武判官,有信使求見。”
武就于是過去相見。
那是一個臉色黝黑的年輕人,很有銳氣。見了武就,便以一種疑惑的目光打量著,以試探的語氣問道:“你是安西節度判官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