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來想跟哥舒翰談談慈善醫(yī)院和慈善小學建設的,卻被去完了李家莊之后,徹底變成了好奇寶寶的王維,李彭年,李鶴年三人把哥舒翰搶了過去。
“哥舒,你是怎么想到這套分工合作,簡化所有人工序的手段的?”李彭年殷勤的給哥舒翰夾菜倒酒道。
他卻不知道,哥舒翰先前在皇宮里,已經吃的飽飽的了。
“這可不是我想出來的,是安祿山的本事,他的猛虎幫各個堂口,都是這么做事的,把這一套用在這些只能做簡單工作的老百姓身上,似乎很有用。”哥舒翰聽清楚了他們說的是什么之后,答話道。
用一天時間教會所有人煮火鍋,打豆腐,開鹵鍋,發(fā)豆芽,做鮮米粉,顛鍋炒菜,以及多達十幾二十種的小玩具,這在以往看來,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。
然而,在李家莊學習的流民百姓,卻確實都學會了。
因為,帶領他們學習的人,把所有的事情,分成了幾十,甚至上百道非常簡單工序,每一個人,只要不是智障,都能一目了然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。
像難度比較高的炒米粉,在負責炒的開始之前,切生生姜沫,大蒜,蔥花,青菜,肉絲的五個人,已經各自將自己要切的東西切好,裝碗。
而一個人專門負責幫他分配這些配料的人,會用一個盤子,姜沫,蒜沫,青菜,肉絲,夾出固定的份量,粉絲也裝好盤。
抓著炒鍋的木柄把手,拿著勺子的人,只需按照工序,要先下一勺油,用勺子在鍋撥動兩圈,打一個雞蛋進去,再撥動兩圈,顛鍋一次,將略微成型的雞蛋翻面。
然后,將裝配菜的盤子里的菜,一股腦的倒進去,再用勺子在鍋里正反各撥動兩圈,顛鍋兩次,跟著,下米粉。
再之后,就是一邊輕微顛著鍋,用勺子撥動鍋里的青菜,雞蛋,粉絲,左十圈,右十圈,把鍋伸到負責加配料的人這邊,一勺小細鹽,一勺小勺茱萸和茴香等香料研磨的很細的調味粉,一中勺醬油,所有勺子的大小,都是根據(jù)炒一份米粉所需的調料用量,專門制作好的。
加好配料之后,炒粉的師傅再把鍋放在煤爐子上,顛著鍋,左三圈,右三圈,撒一勺蔥花,左三圈,右三圈,然之后起鍋裝盤。
這樣炒出來的粉,味道算不上頂尖,但是,也一點都不差,很穩(wěn)定,以這個時代的人的口味,絕對算的上美食,而且,它十分廉價。
加了雞蛋,肉絲,只賣十文錢一份,即便是別的酒樓想要跟他們競爭,都競爭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