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想了想,對高密說道:“大人,我的老家就在那里,去共工府任職前,在這一帶生活了很長時間。”
“你的老家?如果引水去那里,豈不是你家會被大水淹沒?”高密問道。
“大人,這一帶本沒有多少百姓居住,后來防風氏遺民遷來這里建造了空桑城,根據我掌握的情況,這一帶,包括空桑城在內也就幾千百姓,如果我們馬上通知這些百姓轉移,讓他們暫避一時,就不會有太大危險。我家雖然在這里已經好幾代人了,但如果能救得孤島上百姓,那點家當不算什么。”黎眼神坦蕩,據實以答。
聽見空桑城三個字,高密心里咯噔一下,防風氏遺民在這里繼續為天帝制玉,雖然規模大不如前,但在天帝特別關照下,大有重新崛起之勢。他不想和空桑城發生任何聯系,可老天好像故意作弄自己,冥冥之中似乎有什么力量又把他和空桑城綁在了一起。高密想了想,說道:“百姓可以轉移,不過他們的田舍、城池可能會被大水淹沒!”
“如果這樣能挽救被圍百姓,那也值得,這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。”黎說道。
“就只能往這里引嗎?能不能在其他地方掘開河岸?”高密問道。
“據我所知,只有這里合適。”黎說道。
高密又詢問了附近部落派來的治水人員,確實這個引水方案,只有這個盆地合適。
原本眾人正交頭接耳,互相討論,聽完這個方案,很多人便低頭不語了,空桑城可不能隨便舍棄,那是天帝庇護之城,大家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。高密當然知道此事非同小可,當年父親淹了會稽城,身死他鄉。如果這次淹了空桑城,目的雖然是為了救人,但恐怕自己結局和父親差不多。高密愁眉不展,蹲了下來,雙手交叉搭在腿上,兩眼直勾勾看著水情圖,一時難以抉擇。
這時伯益說道:“要不這樣,司空大人,您親自率領我們去空桑城走一趟,和空桑城城守厘復談一談,如果他們自己主動撤離,那就最好了。”高密聽了一想也對,如果他們深明大義,主動撤離,那自己就不用背負淹城的罪名了。雖然自己不想和防風氏發生聯系,但為了挽救這一萬多被圍百姓,只好硬著頭皮走一趟了。
空桑城坐落于洼地邊緣一片緩坡之上,當初防風氏遺民選擇這里建城,是因為這一帶沒有其他部落大型聚居點,不容易和其他部落形成資源沖突;坡底又有一條小河,方便加工玉石;再有離泗水不遠,方便利用河流運送玉石原料。
防風氏遺民也知道這一帶地勢較低,但他們覺得這片洼地實在是很大,即使有水患,也不至于影響到坡上,畢竟坡上地勢較高。坡下那條小河再怎么泛濫,也不可能淹到坡上。只小半天,高密領著伯益、黎等人便到了空桑城,這城不大,卻很精致。因為防風氏建城時,天帝吩咐過舜帝,讓周邊部落進行支援,所以城墻比一般城墻高,城內建筑也比較講究,精致的陶瓦、陶磚到處可見,這受天帝眷顧的部落,就是不一樣。
城內居民大多操拾祖業,為天帝加工玉琮、玉璧等重要禮器,這些禮器被送往各部落膜拜,是祭祀活動最重要的禮器。因為制玉水平很高,所以空桑也加工其他如玉鉞、玉磬、玉環等各部落貴族所用器物,以互通有無,換取其他物資。
高密一行來到城內官署見到了厘復和防風氏族長。厘復主管空桑城各種政務、防務,族長是一個精神矍鑠,胡須和脾氣一樣硬的老者,主管族里事務。雖說高密、厘復相識已久,厘復和高密卻沒有應有的那份熱情,不過這并不怪厘復,一直以來是高密有意疏遠他。
高密先拱手行禮,寒暄了一陣,說了些無關緊要的話,待慢慢切入主題,說明來意后,厘復和族長震驚了。這空桑城雖然不大,卻是防風氏北遷遺民最大一個聚居點,被族人寄予厚望,希望能作為一個新起點,復興防風氏。在天帝支持下,周邊部落支援下,經過幾乎兩代人艱苦卓絕的奮斗,才稍微有了點氣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