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,圍繞著停靠在月球的飛船前后轉悠了一個多月,將能能力所及的地方,考察了一遍。
等所有數據傳回地面,航天局立刻開始組建團隊,將這艘飛船信息進行匯總,研究,只是越總結,這些數據越讓人感覺凌亂。
它完全就是有人雕琢了一顆隕鐵彗星,將里面掏空后,安裝上了動力系統。
從它尾部發動機結構三維數據來看,他們的動力噴射口的結構,更是簡單的令人發指。
看起來就像是一根拉瓦爾噴管,連地球二戰時時期,第一枚V2火箭發動機的復雜度都沒有達到。
一群人想了半天,也想不到是什么介質,使用這種簡單的噴射口,能夠推動這艘質量接近天文單位的鐵制飛船。
從玉兔二號前后遠近的圖片拍攝間,他們也在這飛船的艦島附近,看到了一些疑似武器炮口的結構。
只是這個艦體實在是太過于龐大,艦體上掩蓋的月壤也讓他們怎么也看不真切。
在事后的總結大會上,經科學院材料學院,社會學院,考古學院聯合軍方共同出具的報告上,這項前后花費了近百億預算的的外星戰艦考察項目,成功斐然。
他們好像考察到了很多成果,又好像什么也沒考察到。
“雖然沒能真正看到外星人的樣貌,也沒能進入到飛船內部。
但是根據飛船內空腔結構預判,外星人應該也是如人類一般,身高在1.5m~2m的直立行走生物。
飛船也可以基本確定,對方的確是掏空了一顆彗星打造的。
從它的噴射口三維結構上可以判定,它們使用的應該是一種低溫噴射介質,我們沒有觀察到飛船高溫噴射所遺留的痕跡。
只是月兔二號上所集成的探測器功能,和月兔二號本身的運動能力,讓我們對這艘飛船在月球遺留時間,能量系統,詳細的內部結構等,還不能得出更加詳實的結論,需要進行進一步人工考察。”